湖南法治报讯(通讯员 陈鑫)为进一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深入践行生态环境恢复性司法理念,2025年5月29日,在第54个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,围绕“美丽中国我先行”主题,桑植县人民法院联合八大公山管理处、市生态环境局桑植分局、五道水党委政府前往生态环境替代性修复(野生动物救助)基地进行回访,延伸审判职能,以“回头看”助推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,走实生态修复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法院党组书记、院长吴远春一行在基地实地查看生态环境修复情况,并与八大公山管理处党组书记、主任廖操元一同放归基地救助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腹锦鸡、“三有”野生动物环颈雉。
基地建成以来,共救助野生动物5种10余只、放归野生动物3只。通过专项使用生态环境损害资金,改善基地救助条件,救助、放归野生动物,平衡物种多样性,改善县域生态环境。
座谈会上,围绕各单位代表提出的野生动物救助专业性强,救助人员技术能力有待提升、以案释法的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,与会人员展开积极讨论,建言献策,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方案,如加强技能培训、增加案发地巡回审判次数、扩大司法保护基地的群众知悉度等。内容既“有料”又“有效”,为基地优化提供了改进方向,也为生态修复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。一致认为要抓好从“共建”到“共管”,以合力破壁垒,以契机促提升。通过本次跟踪回访既落实执行效果,又集中群力共商举措,为构建“专业化司法保护+恢复性生态修复+社会化综合治理”的长效修复模式注入了新的动能。
下一步,桑植县人民法院将继续结合当地生态环境特点和司法保护需求,把生态修复理念贯穿到生态司法全过程,加强同相关部门的联动协作,建好并用好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基地,依托基地织密“预防-惩治-修复-监督”全链条司法保护网,以司法之力更高效能守护县域生物多样性。
责编:王辉
一审:曾金春
二审:伏志勇
三审:万朝晖
来源:湖南法治报